巍峨宏丽的大殿成了堆积破烂的库房,雕刻精美的汉白玉栏板横七竖八委弃于地,煤气管道随时都有可能将这里的一切付之一炬。这令人惨不忍睹的场面,竟是与北京紫禁城近在咫尺的皇室唯一的道教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高玄殿的现实写照!
一百多户居民拥挤在一处破旧的院落之中,各种见缝插针搭建的小棚房屋有如蜂窝,空间窘迫,杂乱不堪。谁也不会想到,这里就是位于北京东四六条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末大学士崇礼的宅第。
全国重点保护的古建尚且如此,北京市级保护的古建就更等而下之:位于西单附近的郑王府内,一座六层居民楼在王府中拔地而起,北京名园——可园已有一半荒芜凋敝……
作为东方艺术明珠的中国古建筑,不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在世界文明史上也占有重要位置。北京作为金元明清帝都,历史上遗存的古建筑不仅数量之多在全国独占鳌头,而且精华荟萃,价值极高。令人遗憾的是:上述现象在北京并非绝无仅有。据有关资料,目前北京市仅市级保护古建即有222处,由国家管理利用者不足三分之一,其他三分之二大多为国家机关和部队占用居住。由于这些古建不能得到合理利用和及时维修,大部分古建日益颓败,有的甚至面临灭顶之灾!有关方面人士认为,造成这一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古建产权所有者及使用者没有依法对所使用的古建切实担当起保护与维修的责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一些原来占据着古建的机关单位相继迁入新建的办公大楼,使得保护古建的一大难题——单位搬迁迎刃而解,从而为北京的古建保护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使这些古建的有效保护和利用成为可能。
在这些已腾出或将腾出的古建中,既有清初大学士明珠故宅清末的醇亲王北府,幽深宏丽的恭王府,俗称“九爷府”的孚王府和清代铁帽子王之一的礼王府等这些气势恢宏的清代王府;也有段祺瑞执政府这样的近代著名建筑和福佑寺、吕祖阁、都城隍庙后殿等宗教建筑和近代金融机构旧址等。
目前这一问题虽然有解决的机遇,但却没有解决的动力,这些古建前途正面临十字路口。
由于历史原因,造成这些古建的隶属关系复杂,有关单位虽然用国家拨款盖起新楼,但却把原来所占用的古建当作摇钱树,即不用,也不修,待价而沽,甚至开出天价,向国家狮子大开口。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市需要保护的古建面积有300多万平方米。一般情况下,古建20年就要维修一次,每年平均就要有15万平方米古建需要维修,每平方米平均费用为1500元,一年约需资金2亿多元;而北京市文物部门每年只有450万元经费,显然是杯水车薪。维修尚且艰难,又哪里有钱去填满有关部门的金钱欲壑。
有关方面人士认为,国家应有明确的政策规定,占用单位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明确规定腾退时间。对于拖延不退者,要对古建的使用性质、使用方向作出调整:必须开办成文化场所或博物馆。并可参照国外文物保护经验,责令占用者按时维修;不修者由政府强行维修,由占用者支付维修费用;否则,文物主管部门有权收回。
《文物法》规定,古建属于国家所有,不是某一单位的私产,应无条件归还国家文物部门。有关单位要以国家人民利益为重,以对国家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使全民族的文化瑰宝传之永久。